11月份以来,多地的监管部门密集公布辖区内取消小贷机构试点资格的名单。比如,郑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郑州市2023年度小额贷款公司年审》情况的公示,其中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拟不予通过年审。
经梳理,年内已有包括四川、甘肃、云南等多地的监管部门更新了辖区小贷公司年审情况或者试点资格动态。从行业层面上看,小贷公司数量在持续减少,行业进入稳步出清阶段。
根据上述《郑州市2023年度小额贷款公司年审》情况,8家不予通过的公司包括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郑东新区世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万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
11月7日,内蒙古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取消10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的公告。包括内蒙古通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通辽市源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通辽市金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公告显示,相关公司不得继续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小额贷款经营业务。
甘肃地方金融管理局也于11月7日、11月8日发布公告,取消平凉市泾川县财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凉市崆峒区新世纪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试点资格。
10月22日,云南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拟终止昆明邦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试点资格的公示。而在9月底,云南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2023年度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分类评级结果公告中,上述公司被划分为C级小贷公司。
多地监管部门发布的公告中均提及取消经营资格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依法依规完成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使用“小额贷款”“小贷”“贷”字样。变更后,公司依法继续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及相关法律责任。
综合看,各地监管分类评级结果是小贷公司被清退的依据之一。当前小贷行业持续分化,清退与增资并行。一方面,不合规小贷公司持续退出,行业进入稳步出清阶段,行业存量市场风险得到大幅缓释;另一方面,头部互联网企业等加速整合旗下网络小贷牌照,并持续拓宽融资渠道。